对厂商而言,在保修期前坏掉的产品就是早产儿,虽然不情愿,但是得为它掏钱,得对它负责。最好的结果就是,保修期过后产品立刻坏掉。
关于计划报废,不管你信不信,反正我信。因为我用过许多产品都是在保修期结束后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,甚至直接报废,大到车子、小到烧水壶都是如此。
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颗世界上最长寿的灯泡,自从1901年装设完成后就一直发亮,迄今已亮了121年,而且很少被关掉过(援引自维基百科)。
就是它——
每个人记忆里都有非常耐用的产品,例如需要两个人搬动的纯金属电风扇、一眼就能看出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电冰箱,还有诺基亚手机。这些产品没有物联网、AI、传感器的加持,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务,但它们似乎一直都在默默地做事,总能满足我们最主要的需求。
有人说老物件让人觉得耐用是因为幸存者偏差,即不耐用的早已经坏了,耐用的才留到现在,所以我们觉得老物件耐用。
这话有一定道理,但是也要考虑,我们淘汰老物件到底是因为它们坏了还是因为喜新厌旧,主动置换掉的呢?这就涉及到厂家的另一种计划报废手段——人为制造差异。例如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更改外观,美其名曰流行新款,让消费者心理上认为已有的产品过时了,买新产品才跟得上潮流。
例如——
说到 iPhone,苹果计划报废产品已经是实锤。2017 年苹果爆出“降速门”,旧机型升级新系统后会出现严重降速。一开始苹果辩称电池使用后容量会变小,降速是为了维持续航,对此说法用户并不买账,之后苹果道歉但还是收到许多诉讼和罚款。
在现有基础材料和芯片技术的基础上,iPhone 已经很难有大的突破和创新,相比安卓手机,iPhone 的使用平均寿命也更长。如果苹果不降速、不改外观、不造舆论,那么还有谁愿意花这么多钱买它的新手机呢?
计划报废是厂商的手段,世界上也有很多许多人就吃这套。我们无法改变厂商和其他人,但是我们清楚自己的需求。不乱买、不多买、不买贵,满足真实需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。